【分子对接教程】小分子-小分子对接(Vina)
用途
使用Autodock Vina程序进行分子对接计算,研究小分子与小分子(主-客体)的结合模式与相互作用。例如,研究环糊精与药物小分子的包埋、两个有机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、药物小分子在聚酰胺膜表面的结合。
预备知识
分子对接的算法流程
-
将配体放置在受体口袋中,搜索/调整配体构象,获得可能的结合构象;
-
对每种结合构象进行打分评估,筛得若干最佳打分构象,称为
姿势
(Pose)或模式
(Mode)。
定义口袋
方式:设置一个盒子将口袋包裹住,配体分子将在此盒子内进行分子对接(搜索构象和打分评价)。
计算模式
本方案提供3种计算模式:
-
柔性配体对接
这是最主要、最常用的功能,对应的是上述
分子对接算法流程
中的两个环节。 -
原位优化
当配体分子(的坐标)已在口袋中,使用该模式可在受体存在的情况下,优化配体的构象并获得打分。
常用于优化晶体结构中的配体、手动对接或其他软件对接的结果、研究局部化学修饰对配体结合的影响。
-
打分评价
当配体分子(的坐标)已通过某种方式位于口袋,使用该模式对其结合构象进行打分评价。
常用于比较不同软件的对接结果、评价某种结合构象的优劣。
对接打分
Autodock Vina的对接打分是Affinity
,该值越小表示结合力越强。
注意:Affinity打分是以生物大分子-有机小分子体系的实验数据拟合得到的,在《蛋白/核酸/多肽-小分子对接(Vina )》一文中提到的经验法则不适用于小分子-小分子体系,但其相对值仍可用作结合力分析的参考指标。
入口
平台地址:https://cloud.yinfotek.com
功能入口:左侧菜单栏【计算方案】->【大方案】->【分子对接】->【小分子-小分子对接 Vina】
步骤
配置任务
-
上传受体和配体文件
1、两者须事先处理,可参考《准备化合物结构》教程。
2、对于环糊精这类分子,用户可从Crystallography Open Database (COD)数据库(http://nanocrystallography.org/或http://crystallography-online.com/)找到它(或类似物)的晶体结构,再自行处理或使用【准备化合物结构】小工具处理;
3、对于聚酰胺膜这类较大较复杂的分子,用户应自行准备,本平台暂无相应工具。
-
定义对接口袋,有三种方式:
-
指定参数
若已获悉盒子的坐标和尺寸,可直接填写
盒子中心
坐标和选择盒子大小
边长。 -
上传文件
上传一个分子坐标文件,以指定盒子中心。
-
以受体为位点
以受体中心为位点,不必额外上传文件。
例如:受体为环糊精,预期配体结合在其内部空腔中,可用此方式。
-
-
点击【显示盒子】;
-
观察视图中的盒子
盒子是否足够大,能否把口袋(或整个受体)完全包裹,能否完全容纳配体分子?若否,调整
盒子中心
或盒子大小
,点击【显示盒子】或重新执行上一步。 -
选择【计算模式】及设置其他参数
-
能量范围:输出构象间的最大能量差,数值越小,得到的构象越少;
-
搜索极限:构象搜索的穷尽度,当配体结构拥有较多可旋转键(柔性较强)时,应增大该值;
-
随机种子:控制输出结果的随机性。默认为空,即产生随机结果;若设置为正整数,则结果可重现。
如无特殊要求,选择默认的“柔性配体对接”计算模式和默认参数即可。
-
-
点击【提交】,选择支付方式后,点击【确认】。
分析结果
计算完毕后,从【我的项目】->【项目列表】->【项目详情】找到任务,点击【查看】,进入分析页面。
-
查看打分
查看打分列表,了解各个构象的打分分布情况,比较各个化合物的打分差异。
RMSD:表示各构象相对于最佳构象(Pose 1)的重原子(除氢原子外的其他原子)空间位置差异程度。
RMSD_ub:RMSD upper bound,即构象间原子严格对应的RMSD(忽略对称性),常用于非对称分子;
RMSD_lb:RMSD lower bound,即构象间原子最佳RMSD(考虑对称性),常用于对称分子。
注意:在普通分析中,大可不必考虑该RMSD。
-
分析相互作用
通过
视图
分析受体-配体间相互作用,挑选符合预期、能够解释问题的结合模式。通过控制面板调整显示样式,点击【截图】下载高清图片。 -
提取构象
选择你要提取的化合物构象,填写
输出文件名
,点击【提取】。该功能主要用于提取对接结果用于其他分析。 -
合成复合物
步骤同
提取构象
。该功能主要用于生成受体与对接结果的复合物,用于其他分析。 -
文件列表
从这里可以下载所有计算文件。